
一、郑州小米汽车的销售与服务网络
- 体验店与交付中心布局
截至 2025 年 4 月,郑州已开设 4 家小米汽车体验店,分别位于花园路正弘城、中原路万达、商都路及经开区前程大道交付中心。其中,正弘城店是郑州市区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体验店,提供 SU7 全系车型展示及试驾服务,日均客流量较大,试驾需提前预约。此外,惠济万达和熙地港店正在装修,预计年底前郑州市区门店将增至 8 家,形成 “1+N” 渠道模式(1 个交付中心 + 多个商超店)。
- 交付中心功能:位于经开区前程大道的交付中心承担车辆交付、售后维修及部分销售功能,是小米汽车在河南的服务枢纽。
- 销售表现与市场热度
郑州市场对小米汽车的接受度较高。据门店工作人员透露,正弘城店月销量 “火爆”,中原路店单月销量超 500 台,且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,对智能驾驶和生态联动功能关注度较高。尽管 3 月安徽 SU7 自燃事故引发舆论关注,但郑州市场销量未受显著影响,部分消费者表示 “小米有忠粉基础”。
二、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
- 地方补贴政策
郑州市对小米汽车提供多项购车优惠:
-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:2024-2025 年免征购置税(单车最高 3 万元),2026-2027 年减半征收。
- 以旧换新补贴: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 2 万元补贴,燃油车补贴 1.5 万元。
- 置换更新补贴:2025 年起,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车的消费者可获最高 1.5 万元补贴。
这些政策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,刺激市场需求。
- 产业基础与战略定位
郑州是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区域,拥有宇通、比亚迪、上汽等整车企业,以及 300 余家零部件供应商,本地化配套率近 50%。经开区作为郑州汽车产业高地,正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和氢能产业,2023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0 万辆,同比增长 118%。小米汽车若在郑州设厂,可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降低生产成本。
三、生产与供应链布局
- 现有工厂与产能瓶颈
小米汽车目前主要依赖北京亦庄工厂,年产能约 30 万辆,但面对超 15 万辆的订单积压,产能压力显著。2025 年计划通过北京二期工厂(年中投产,新增 15 万辆产能)和武汉工厂(规划中)缓解供需矛盾,但郑州尚未明确纳入生产基地规划。
- 供应链本地化探索
郑州中原区曾出现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招聘信息,涉及汽车大灯、内饰显示屏等,推测可能为小米供应链企业。此外,福耀玻璃(600660.SH)确认是小米汽车供应商,但未明确其在郑州的具体布局。
四、未来可能性与挑战
- 潜在合作机会
2021 年郑州市商务局曾建议争取小米汽车工厂落户,认为郑州的交通、人力及产业基础具备吸引力。尽管当前未落实,但郑州经开区持续推进 “4+N”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,未来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小米相关项目。
- 竞争与风险
郑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,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等品牌已布局密集的销售网络。小米需进一步强化品牌差异化,例如通过 “人车家全生态” 联动(如与小米智能家居互联)吸引消费者。此外,产能不足导致的交付周期过长(当前 SU7 标准版需等待 37-40 周)可能影响用户体验。
总结
郑州目前是小米汽车的重要销售市场,拥有完善的体验店网络和政策支持,但尚未形成生产基地。未来若小米汽车扩大产能布局,郑州凭借产业集群优势或成为潜在选址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可关注郑州门店的试驾活动及政策补贴;对于投资者,需关注小米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动态及供应链本地化进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