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38号 小米su7

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-05-05 13:28:38 浏览2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根据 38 号车评中心的评测内容,小米 SU7 在动力性能、续航能力、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细节。以下是结合多份评测信息的综合分析:

一、动力与操控:性能突出,运动调校鲜明


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 299 马力单电机,零百加速 5.28 秒,Max 版双电机综合功率达 495kW,零百加速 2.78 秒,后段加速表现尤其强劲。38 号指出,其动力输出线性且响应迅速,运动模式下的推背感强烈,尤其在赛道测试中,SU7 的加速性能和操控稳定性表现优异,弯道侧倾抑制出色,底盘调校偏向欧洲运动车型风格,前双叉臂 + 后五连杆结构配合 CDC 可变阻尼减震器,提供了扎实的支撑性。不过,标准版的悬挂调校偏硬,细碎震动过滤不足,后排舒适性在颠簸路段有所妥协,更适合偏好驾驶乐趣的用户。

二、续航与能耗:长续航与低风阻的平衡


SU7 的 CLTC 续航里程覆盖 668-800km,得益于 0.195Cd 的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系数和高效电控系统。38 号评测提到,标准版城市电耗约 14.1kWh/100km,高速电耗约 16.8kWh/100km,实际综合续航达成率约 83%(冬季略有下降)。Max 版配备 101kWh 三元锂电池,高速续航表现稳定,但选装性能轮胎和尾翼会显著增加电耗,城市电耗可达 21kWh/100km,高速电耗接近 30kWh/100km。

三、智能化配置:生态联动与智能驾驶的亮点


小米 SU7 搭载澎湃 OS 系统,车机流畅度和语音交互体验优秀,支持手机 - 车机 - 家居的深度互联,如远程控车、智能家居联动等。Max 版配备激光雷达和 508TOPS 算力,城市 NOA 功能在已开放城市表现稳定,但变道逻辑偏保守,对加塞车辆的预判需优化。38 号特别提到,SU7 的自动泊车成功率高,但对无车位线的场景识别能力有限。

四、空间与舒适性:运动造型下的取舍


SU7 的溜背设计压缩了后排头部空间,身高 1.8 米以上乘客可能出现顶头现象,座椅靠背角度较直,长途乘坐舒适性一般。不过,前排储物空间设计实用,前备厢和后备厢容积充裕,门板储物槽和中控台拓展接口也体现了人性化考量。Max 版的空气悬架和电吸门提升了舒适性,但标准版未配备这些配置。

五、争议点与改进建议


  1. 悬挂调校:标准版悬挂偏硬,舒适模式下滤震仍不够柔和,需进一步优化以平衡运动与家用需求。
  2. 智能驾驶覆盖范围:城市 NOA 目前仅开放部分城市,且变道逻辑保守,需通过 OTA 升级提升实用性。
  3. 装配工艺:首批车主反馈存在胶条错位、内饰接缝不均等问题,品控需加强。

总结


38 号车评中心认为,小米 SU7 以 “入门即高配” 的策略,在 25 万级市场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。其动力性能、续航能力和智能化生态是核心优势,尤其适合追求驾驶乐趣和科技体验的用户。然而,运动化调校对舒适性的牺牲、智能驾驶功能的局限性以及细节品控问题,仍需小米在后续迭代中持续优化。对于注重性价比和综合产品力的消费者,SU7 标准版已能满足日常需求;若追求极致性能和配置,Max 版则是更全面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