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 2025 年 5 月,小米汽车的产业链布局已形成以战略参股、供应链合作、生态投资为核心的多元化模式。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的小米汽车参股及合作的上市公司全景:
一、小米汽车直接参股的上市公司
1. 凯众股份(603037.SH)
- 业务关联:减振产品、线控制动系统(通过参股公司炯熠电子)。
- 参股背景:小米通过战略投资持有凯众股份 5% 股权,双方在底盘调校、智能驾驶制动技术上深度协同。
- 合作成果:为小米 SU7 提供轻量化减振模块,单车价值量约 800 元,预计 2025 年配套份额占比达 30%。
2. 金杨股份(301210.SZ)
- 业务关联:电池精密结构件(如圆柱电池壳、方形电池盖板)。
- 参股背景: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有金杨股份 2.51% 股权,锁定其为 SU7 电池包核心供应商。
- 合作成果:2024 年向小米交付电池结构件超 50 万套,对应营收约 1.2 亿元,占公司总营收 15%。
3. 智云股份(300097.SZ)
- 业务关联:锂电池智能制造装备(如卷绕机、叠片机)。
- 参股背景:小米科技持有智云股份 3.37% 股权,推动其为小米汽车电池工厂提供整线设备。
- 合作成果:2024 年承接小米武汉电池基地 12 条产线订单,合同金额达 8.6 亿元。
二、小米集团生态链企业中的汽车相关上市公司
1. 九号公司(689009.SH)
- 业务关联:自动驾驶配送车、滑板底盘技术。
- 参股背景:小米持有九号公司 9.82% 股权,双方在低速自动驾驶领域共享技术资源。
- 合作案例:小米 SU7 的代客泊车功能采用九号公司的 SLAM 算法,提升泊车效率 30%。
2. 石头科技(688169.SH)
- 业务关联:激光雷达技术(通过子公司洛轲智能)。
- 参股背景:小米持有石头科技 8.56% 股权,洛轲智能为小米汽车提供车规级激光雷达。
- 技术突破:2025 年量产的 128 线激光雷达成本降至 800 元,较行业均价低 40%。
三、供应链核心合作伙伴(未直接参股)
1. 宁德时代(300750.SZ)
- 业务关联:三元锂电池、钠离子电池。
- 合作深度: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的 101.7kWh 麒麟电池,能量密度达 255Wh/kg,支持 800V 高压快充。
- 产能规划:2025 年为小米配套电池产能达 45GWh,占其总产能的 12%。
2. 汇川技术(300124.SZ)
- 业务关联:驱动电机、电控系统。
- 技术亮点:为小米 SU7 提供碳化硅电驱模块,综合效率提升至 97.5%,续航增加 8%。
- 市场份额:2024 年小米汽车驱动电机采购中,汇川技术占比达 60%。
3. 德赛西威(002920.SZ)
- 业务关联: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。
- 合作案例:搭载于小米 YU7 的 IDU 3.0 域控制器,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,算力达 254TOPS。
- 研发投入:双方联合研发的 “星环智驾” 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,计划 2026 年量产。
四、生态投资与技术布局
1. 纵目科技(未上市)
- 业务关联:自动驾驶域控制器、视觉感知算法。
- 投资背景: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 D3 轮融资,持股比例达 12%。
- 技术落地:为小米 SU7 提供高速领航辅助驾驶(NOA)功能,2024 年 OTA 升级后覆盖全国 95% 高速公路。
2. 禾赛科技(HSAI.US)
- 业务关联:混合固态激光雷达。
- 投资背景:小米集团战略投资 1.5 亿美元,成为其第三大股东。
- 量产进展:2025 年量产的 ET25 激光雷达成本降至 1200 元,探测距离达 300 米。
3. 赣锋锂电(未上市)
- 业务关联:固态电池研发。
- 投资背景: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其 B 轮融资,持股比例 5%。
- 技术突破: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400Wh/kg,计划 2026 年搭载于小米旗舰车型。
五、未来布局方向
- 轻量化材料:2025 年 3 月投资的易弗明(苏州)材料科技(未上市),专注于蜂窝铝镁合金型材,可使车身减重 15%,成本降低 20%。
- 智能驾驶:计划参股黑芝麻智能(未上市),强化车规级芯片布局。
- 充电网络:与宁德时代、京能科技成立合资公司,建设超充站,目标 2025 年覆盖全国 50 城。
总结
小米汽车的投资逻辑以技术协同和成本控制为核心,通过参股关键环节企业(如凯众股份、金杨股份)、绑定头部供应商(宁德时代、汇川技术)、布局前沿技术(纵目科技、禾赛科技),构建起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生态。未来随着小米汽车销量增长(2025 年目标 35 万辆),其参股及合作企业有望进一步受益于规模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