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小米无人驾驶概念股票

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-05-06 10:13:13 浏览3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小米无人驾驶概念股票
小米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,为投资者提供了多个维度的概念股票参考。以下是结合小米技术进展、供应链动态及市场反应的详细分析:

一、小米汽车自身业务与股票表现


小米集团(港股代码:01810.HK)作为核心标的,其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直接影响股价表现。2025 年 5 月,小米将旗下智能驾驶系统名称从 “智驾” 更名为 “辅助驾驶”,强调技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。这一调整是对工信部监管要求的响应,旨在避免过度宣传导致的法律风险。尽管小米在辅助驾驶领域持续投入(如 2024 年研发费用占比超 25%),但 2025 年 3 月的 SU7 高速事故暴露了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,导致股价短期内下跌超 20%。长期来看,小米的技术迭代(如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)和生态整合能力仍是其核心竞争力。

二、核心供应链企业


1. 凯众股份(603037)


  • 合作领域:通过投资炯熠电子(持股约 18.18%)与小米在无人驾驶领域深度绑定,涉及线控制动产品的同步开发。
  • 技术优势:炯熠电子的线控制动系统是自动驾驶的关键部件,可实现更精准的制动控制,提升安全性。
  • 市场动态:2023 年线控制动踏板进入手工样品试制阶段,预计 2025 年量产,有望成为小米汽车的重要供应商。

2. 德赛西威(002920.SZ)


  • 合作领域: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,支持多传感器融合和路径规划。
  • 技术亮点:其域控制器采用高算力芯片(如英伟达 Orin),可处理激光雷达、摄像头等多源数据,实现 L2 + 级辅助驾驶。
  • 行业地位: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,德赛西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,客户覆盖多家头部车企。

3. 经纬恒润(688326.SH)


  • 合作领域: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,包括算法、传感器和域控制器。
  • 技术能力:其自动驾驶系统支持高速 NOA(导航辅助驾驶)和自动泊车,已在多款量产车型中应用。
  • 市场前景:随着小米汽车销量增长,经纬恒润的订单量有望持续提升。

4. 拓普集团(601689.SH)


  • 合作领域: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和底盘系统,涉及空气悬架、电动助力转向等关键部件。
  • 技术优势:拓普集团的智能底盘技术可提升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,是高端车型的标配。
  • 业绩驱动:小米 SU7 的热销将直接拉动拓普集团的营收增长。

5. 宁德时代(300750.SZ)


  • 合作领域:供应高能量密度电池,为小米汽车的续航和智能化提供基础支持。
  • 技术创新: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可实现 10 分钟快充至 80%,适配小米的超快充技术。
  • 市场地位: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,宁德时代在小米供应链中占据核心位置。

三、技术合作与生态伙伴


1. 大陆芯智驾(未上市)


  • 合作领域:与地平线合作,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驾驶芯片和多传感器融合系统。
  • 技术方案:基于地平线征程 5 芯片,支持 16 路摄像头输入,算力达 560TOPS,可实现城市 NOA 功能。
  • 行业影响:大陆芯智驾的技术方案已在多个车企中落地,与小米的合作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。

2. 几何伙伴(未上市)


  • 合作领域: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,支持小米汽车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。
  • 技术亮点:其系统可实现自动变道、避障和交通信号识别,适用于复杂城市路况。
  • 商业化进展:几何伙伴的技术已在部分车型中测试,预计 2025 年进入量产阶段。

四、行业趋势与风险提示


1. 政策与监管


  • 工信部要求车企规范智能驾驶宣传,使用 “辅助驾驶” 等术语,避免夸大技术能力。这一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市场对相关股票的估值,需关注小米及供应链企业的合规性风险。

2. 技术路线


  • 小米目前采用纯视觉方案(标准版 SU7 未搭载激光雷达),在复杂场景下存在感知盲区。未来若升级为多传感器融合方案(如激光雷达 + 毫米波雷达),相关硬件供应商(如禾赛科技、速腾聚创)可能受益。

3. 市场竞争


  • 华为、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迭代加速,可能挤压小米的市场份额。例如,华为 ADS 4.0 已实现双激光雷达 + 4D 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,技术领先于小米。

4. 安全与信任


  • 小米 SU7 事故暴露了辅助驾驶的安全隐患,投资者需关注后续技术改进和用户教育措施。若小米能通过 OTA 升级提升系统可靠性,或可重建市场信心。

五、投资策略建议


  1. 短期关注:小米集团(01810.HK)的股价波动与 SU7 销量、辅助驾驶系统升级进展密切相关。若技术迭代超预期,可能迎来估值修复。
  2. 中期布局
    • 供应链核心标的:凯众股份(603037)、德赛西威(002920.SZ)、经纬恒润(688326.SH),受益于小米汽车量产和技术升级。
    • 技术合作方:大陆芯智驾(未上市)、几何伙伴(未上市),若未来上市可重点关注。

  3. 长期逻辑:智能驾驶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,政策支持(如新基建)和技术突破(如 L3 级自动驾驶)将推动板块整体上涨。建议关注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和生态整合优势的企业。

六、风险总结


  • 技术风险:无人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,事故可能引发信任危机。
  • 政策风险:监管趋严可能限制功能宣传和商业化进程。
  • 市场风险: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。

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,动态跟踪小米技术进展、供应链动态及行业政策变化,审慎做出投资决策。
小米无人驾驶概念股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