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京工厂: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枢纽
- 工厂规模与产能
北京工厂分两期建设,总投资达630 亿元,总占地面积约144 万平方米(一期 72 万平方米,二期 72 万平方米)。
- 一期工厂:已于 2023 年竣工,2024 年 3 月正式投产,年产能15 万辆。工厂涵盖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、电池等六大车间,配备 2.5 公里测试跑道和大量智能机器人,每小时可生产约 40 辆小米 SU7,满产后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。
- 二期工厂:2024 年动工,2025 年 6 月竣工,7-8 月正式投产,年产能新增 15 万辆,总产能将提升至30 万辆。二期工厂紧邻一期,通过扩建可将总占地面积扩展至105 公顷,进一步支撑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。
- 生产现状与未来规划
目前,北京工厂一期已实现双班倒生产,2024 年 10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,2025 年目标交付量从 30 万辆上调至35 万辆,并计划推出新车型 YU7。工厂全面开放参观预约,每周六可接待 20 组客人进厂观摩。
武汉工厂:产能补充的战略布局
除北京外,小米汽车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规划了第二生产基地,占地约2000 亩,与小鹏、路特斯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聚。不过,该工厂仍处于筹备阶段,尚未正式动工。
- 合作洽谈:小米曾与东风汽车就武汉工厂合作进行谈判,但因东风不愿沦为代工厂、补贴政策冲突等问题,合作暂未达成。
- 产能定位:若未来落地,武汉工厂将主要覆盖中部、南部和西部市场,与北京工厂形成互补,缩短交付半径。
海外布局:研发先行,生产待启
小米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已启动,但目前尚未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。
- 德国研发中心:2025 年 3 月,小米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,聚焦欧洲市场的技术研发与本地化适配,并挖来前法拉利、宝马工程师强化性能研发。
- 出海计划:雷军表示,小米汽车计划 2027 年进入全球市场,首款出口车型 SU7 Ultra 预计在欧洲上市,但生产仍将依赖国内工厂。
代工合作:自主生产为主,代工为辅
小米汽车以自建工厂为核心策略,但早期曾与江淮、奇瑞、北汽蓝谷等车企洽谈代工合作。目前,北京工厂产能已能满足需求,代工合作未成为主流。
- 潜在合作:若未来产能吃紧,小米可能考虑与东风汽车等企业合作,利用其闲置产能(如武汉云峰工厂)进行短期补充。
总结
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为核心,武汉工厂为战略储备,海外布局尚处研发阶段。北京工厂的高效运转(一期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%)和二期投产,将支撑其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。随着武汉工厂的推进和海外研发的深化,小米汽车的全球产能网络将逐步完善。
